地方学与“黔学”研讨会嘉宾观点荟萃
发布时间:2023-08-30 18:04:10 来源:天眼新闻

8月29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地方学与黔学”研讨会举行。这是贵州省首次举行高规格的黔学研讨会,将促进黔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此次研讨会采用圆桌会议形式召开,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地方学研究重要学者共聚一堂,为发展黔学献计献策,为贵州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再添动力。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张学立在致辞中表示,最近十年间,贵州成立了各类以黔学研究为目标任务的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从事黔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涉及历史考古、民族社会、艺术文化等领域,各类专题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未来,贵州省黔学研究院将依托“多彩贵州”的文化土壤,发挥组合优势,为各界黔学研究者、地方学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坚实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学术队伍之功用,积极宣传和推广现有的黔学研究成果,最大化提升黔学研究的价值,打造黔学研究品牌。

在圆桌探讨环节,四川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巴蜀全书》首席专家(蜀学)舒大刚作“儒学在巴蜀的传播与发展”主题发言。他指出,巴蜀大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多个方面丰富和擦亮了祖国文化宝库,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创新性及和平性的形成,做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贡献。另外,巴蜀文献不仅数量庞大,类型多样,而且内涵丰富,涵盖面宽,特别是与中华文化一样,也具有强烈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五大品质,无疑是中华文化共性的重要建设者和奉献者,值得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

“大夏大学为贵州第一所完备的综合性大学,在贵州办学近9年,培育1600余人,对贵州高等教育、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档案馆馆长汤涛在围绕“王伯群对中国革命、交通和高等教育之贡献”主题发言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贵州兴义人王伯群对贵州的贡献。

随后,南京大学教授李恭忠,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明清贵州七百进士》《贵州历史人物》作者厐思纯,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黔记》《万历贵州通志》点校者赵平略等学者依次作主题发言。

会上,宣布了贵州省黔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组建并举行首批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同时发布了《黔学倡议》。

【嘉宾观点】

易闻晓:在开阔的学术背景下审视黔学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易闻晓介绍,黔学可以涵盖贵州本土的所有学术,但又不等于任何一种学术。例如:贵州民族文化是黔学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黔学。黔学是贵州各种学术后面的深层特质,要做好贵州各个方面的学术,但与黔学研究不在同一层面,黔学需要专门的阐发。

“黔学是贵州传统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学问体系及其深层文化精神。黔学的内容或研究对象,包括贵州经学、小学、文学、史学、艺术、文物及其与中原文化、贵州多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其历史上限断自东汉,下迄晚清,衍及现代。晚近是黔学集大成的时期,经学、小学、文学、史学和书法等艺术之学都有突出的表现。”

黔学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归纳为六点:包容性、朴学性、保守性、滞后性、民间性、原生性。

针对黔学的学术视野问题,在彰显本土性的黔学时,提出这一问题尤有必要,我们要避免“身在此山中”的自我障蔽,就需要廓开学术视野,在开阔的学术背景下审视黔学,才能彰显学术地域性的特征。

最后就是黔学研究的综合性或贯通性问题,综合把握黔学的特质,不仅需要各方面学者的通力合作,更需要一些学者对于各门学问的贯通,不仅需要各方面的学者,更需要专门研究黔学的学者。这样的学者需要了解旧学、心学、汉学和民族之学。黔学的体系需要整体思维的贯通,不仅各门学术的合作叠加而已。我们需要汉代王充所谓“通人”型的学者,不仅是黔学,在整个学界都是如此。

吴大华:黔学应加强与各地方学的联系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吴大华说,所谓“地方学”,是以特定地域人类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成果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黔学研究是中华文化统领下的多元化地域研究,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即“国学”的一部分,具有中国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特征与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

以空间而言,历史上的“黔”是一个广义、动态的地域概念,黔学诞生和影响的地域,远远超出今之贵州省境,广至荆楚、湖湘、巴蜀、夜郎等广大地区。因此,黔学与楚学、湘学、蜀学、夜郎学以及与之接壤的滇学、桂学就有了某种亲缘关系,使黔学研究有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领域,也使黔学不局限于“贵州之学”。

全国各地方学发展迅速,黔学应加强与各地方学的联系,加强互动交流,要防范以一地之学排斥其他地方文化、排斥主流文化,从而导致自我边缘化。学术是天下公器,黔学研究不能视为贵州本土学者的自留地,也应是国内外学人的公共资源和共有的研究领域。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开放黔学研究资源,既提供给海内外各地黔学研究者使用,也要以此吸引更多的学者开展黔学研究。

黔学研究要把贵州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和现实结合起来,把它转化成今天需要的发展动力,要以“推动贵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根本目标,把黔学办成贵州的黔学、中国的黔学和世界的黔学。

王进:地方学亟需注重国家视野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王进介绍,近年来,“地方学”或者说“地域学”研究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四川有“蜀学”,湖南有“湘学”,广西有“桂学”,安徽有“徽学”,贵州也拟建立“黔学”。不同于其他以人类活动的某一个方面冠名的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等等,地方学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某一个区域冠名。

因为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使近代出现了较为悲壮的“国学”这一概念及其在现实中的运行。无论“国学”的概念有何种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学”之由来也与政治密切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促进“国学”这一概念的产生原因,不在学术自身,而更多的是政治。

从“国学”与地方学的关系来看,“国学”乃一国全体之学问,地方学乃国家一隅之研究。“地方学”乃“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是国史之补充。两者血脉贯通、须臾与共,不可分裂。实事求是,尊重“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强化国家意识,注重政治关切,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尊重地方特征个性,在国家与地方之间,构建地方学和黔学,此当是地方学和“黔学”之准确定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陈慧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

标签:

x 广告
金融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租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